Skip to content
首頁 » lativ 的困境 世界的縮影

lativ 的困境 世界的縮影

DSC_0929

先前因年終獎金十分豐厚而讓人稱羨的台灣自創網路品牌 lativ,年後在官網上發出一則頗為沉重的聲明「我們決定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令所有一路以來熱血追隨的愛戴者,從震驚錯愕,到徹底失望,甚至最終無法諒解 !

這個 2007 年靠著網路平台,崛起於台灣平價市場的自創品牌,初創時期打出捍衛台灣成衣生產活路的主張
催淚的感性訴求,贏得了不少的認同,網路上也形成一股寧可不買 UNIQLO,也要挺 lativ 到底的熱血意識。

昔日以 Made in Taiwan 為最大賣點,如今也不敵大環境現實,終究被迫將生產線逐步轉移海外。
「移除產地標註」的聲明正式宣告 lativ 放棄 MIT 這個讓它日進斗金的超級資產,日後品牌在市場上的價值和獨特性,勢必面臨重新定位;而沒有 Made in Taiwan 的加持,消費者是否還會繼續買帳?

台灣的成衣生產面臨夕陽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縱使你有大筆的資金,也找不到工。
但諷刺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殘酷的事實?
小時候身邊的媽媽、阿姨、鄰居,多的是以踩裁縫車維生的;現在的你,身邊還聽過有人在學裁縫、學打版嗎?

Fashion Factory

那些當年青春時學得一身好功夫的裁縫師、打版師,走到今時,也大多數已步入高齡,視力衰退,體力漸減,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投入這個領域接棒。
驚人的大斷層,顯而易見,但沒有人挽救。

一個專業的裁縫師或打版師養成需要花上4到6年;投入的人本來就少,能夠堅持下來的人,更少。
遙想十年後,台灣誰來做衣服?Made in Taiwan 還存在嗎?

DSC_0924

早在十年前,台灣的服裝品牌就掀起一股到大陸生產製造的風潮。
不為什麼,只因多年來,台灣成衣生產已經式微到沒有充足的工,可以供應龐大的市場需求。
當時大陸的工資便宜,人工又多,不僅節省成本,複製生產的速度也自然加倍;產品上市的時間,也因生產速度加快而提前,現金回收的速度當然也變快了。

DSC_0923

十年過去了,大陸應勢於世界崛起,勞力密集產業的工資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的在大陸生產成衣的工資高、成本也高,雖然有少數的品牌因此將部分的商品回流台灣製作生產,但是大多數的品牌仍然視大陸生產線暢通為長久經營不可撼動的營運關鍵。
沒有人力穩定、技術穩定、速度穩定的生產線,就沒有長久經營品牌的籌碼。

DSC_0922

lativ 的風波,透視的不是單一事件,它確確實實的反映出全世界無可奈何的趨勢。
世界各大品牌紛紛走出自己的產地國,前進勞力密集的國家,尋找大量且穩定的代工對象。
在大陸設廠的一線精品品牌多的不勝枚舉,台灣不是唯一的叛國者。
全世界若想要讓流行產業繼續前進,就沒有笨蛋經營者會守著產地迷思,而把市場做小。

當然,要貫徹 Made in Taiwan 不難,就讓市場大量的需求量來塞爆台灣的代工,讓他們超出負荷,每做一件衣服,後面就還有一百件在等他做。每在網路上賣出一件衣服,就讓消費者後續慢慢地等,等上一至二個月…也許更久。
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受在網路上買一件平價衣,要經過如此冗長的等待?
堅持 MIT,就得面臨庫存機制失靈,出貨流程日漸惡化的下場。

因多數人對 Made in Taiwan 感到稀有與珍貴,才會無法諒解 lativ 對於 MIT,怎麼會從堅持到拋棄
當年被感動的心,如今已經徹底被欺騙給取代。
消費者當然可以選擇不要繼續挺下去,因為產地不同了,所以自然覺得商品不值錢了。

如果你買衣服時,有先翻內側洗標的產地迷思,如果你非「台灣製造」不買,那麼就勸你罷手別勉強了。

雖然這一次,可以選擇不要支持台灣的自創品牌,但不能不知道-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
這不是一句不負責任的話,而是在台灣經營自有品牌無可避免的悲哀。

DSC_0921

5 thoughts on “lativ 的困境 世界的縮影”

  1. 其實除了MIT,Design in Taiwan 才是產品核心靈魂,感動消費者的起點。假如LATIV是以提升至 DIT 定位為號召,依舊誠實的標示產地,同時以維持初衷為名,堅持保留一條 MIT 系列產品線,即使價格較高,相信消費者觀感應是大不相同吧….業績規模跟企業的視野無法畫上等號,對於品牌的發展方向與規畫,LATIV 還有很多要學習的。

    1. 個人倒覺得一步都不能退,在這裡您指的Design不過是人人都能做的事,在技術層面上比製造還更容易複製,只要看衣服的pattern洗腦一個月,人人都能變成有高貴品味的設計師 …
      誠如文章所述,「現在的你,身邊還聽過有人在學裁縫、學打版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