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感謝 beagle2001 網友的推薦,我才有機會接觸這部電影與 Lily Chou-Chou。
很恰巧的,在知道這部片的前一天,才看了同一個導演 – 岩井俊二的《Hana & Alice》。
連著兩天看畫面這麼美的電影,搞的那段時間經常用會兒電腦就望向一旁落地窗外做白日夢,台北午后熾陽,陽台曬著幾件 T-shirt 隨風飄動,霎時,好像時空錯置。
我想,這就是我喜歡看電影的主因呢!
儘管兩部片的畫面處理都美極了,但敘述的故事卻完全不同;《Hana & Alice》是個可愛、青澀的年輕歲月記事,但《All About Lily Chou-Chou》則是個令人感到心碎、刺痛的青春物語,也許是因為 Lily Chou-Chou 與德布西的音樂穿插,使這個黑暗的故事不至於讓我窒息,音樂像是「希望」降下的蜘蛛絲,唯一一絲通往光明的路,唯一獲得救贖的機會。
片中的人物都喜歡 Lily Chou-Chou 的音樂,把她的音樂形容成乙太,也就是光在真空中傳遞的介質。
我想這不是偶然,儘管故事的進展逐漸走向悲劇,但當各個角色戴上耳機聽音樂、彈鋼琴時,畫面總是十分光明,如同電影海報上的一片綠草原,或是蔚藍的天空,我想音樂對片中人物確實如同乙太,把光明希望帶給他們,雖然現實是如此令人絕望。
但想深一層,究竟音樂帶給他們的,真的是希望或是逃避?
一開始看這部片的簡介時,我以為是部探討網路狂潮的電影,這讓我想起前不久看的村上龍作品 – 共生虫,但看完這部片後,我想「網路」在本片只是另一個空間,讓片中人物的不同面向呈現出來,這或許也某程度的反應出網路世界的特質,究竟在網路上或是現實中的才是真實的自我呢?
同時呈現的矛盾,在看待片中國中生間的欺負問題時也必須越過表面的邪惡看到背後隱含的原因與意義吧?
同樣再想深一層,網路是人們面對自己的希望或是逃避?
另一點有趣之處,岩井俊二與村上龍同時選上日本的國中生作為他們故事的主角,同樣處理日本的現況,也都關注著「希望」,這是因為他們期待著下一世代的作為,能活出不同於他們自身的新日本,同時又對於下一世代的想法感到難以理解嗎?又或者是反思著自己能否帶給下一世代物質以外、如「希望」的精神創造物?
片中也不乏成人們對於這群國中生發生問題時的處理,但可以明顯的看出都流於表面,未曾去深入了解他們行為的成因,只是形式化的關心與傳統的責打,連我都感到處理之粗糙。
其實蠻訝異岩井俊二會選擇這樣的主題,從《情書》到《Hana & Alice》,我以為他的作品總會以高中生的純情、暗戀做主題,這應該是我對於他的刻板印象,呵,畢竟我沒有把他的作品都完整看過,因而產生錯誤的刻板印象吧!
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但岩井用畫面、聲音說故事的技巧讓這部片變的很值得一看,至少我有一段時間沒看到這種會讓我回味再三的電影囉!其他不多說,推薦大家找來看看。
最後來點關於 Lily Chou-Chou 的音樂感想。好一段時間沒有注意日本樂壇的情況,Lily Chou-Chou 還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她的音樂還是有著日本流行樂味道,日本許多女聲歌手或三人配女主唱編制樂團的作品總讓我有著類似的感覺。但 Lily Chou-Chou 還是有她的特色,beagle2001 網友說她帶有迷幻的影響,我蠻認同的,日式的迷幻,呵,與西方的迷幻搖滾還是有點不同,我也說不上那種差別,但很容易讓人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卻無不同,整體來說蠻冷調的音樂,總像是在遠端、靜靜的聆聽,聽著聽著會「飄」進另一種視界似的。
這邊附上她的「Arabesque」給大家試聽看看,這在電影中是一座琉球附近的島嶼 (Aragusuku) 的諧音,也恰與德布西第一號華麗曲(片中角色-陽子愛彈的曲子)對比,是象徵一種希望、救贖或是另一個世界?
你好, 我叫洪雄熊, 是岩井導演的擁躉, 也十分喜歡這套電幻物語. 熊還為此寫了一篇沒甚麼直接關係, 借題發揮的小故事”青春電鰻物語”, 冒味邀請你來參觀一下, 請多多指教!
http://blog.yam.com/bearhung/archives/207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