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4 年,8月11日,初會 Hiromi。
7月才在前衛金屬誌論壇得知這位年輕的爵士鋼琴手,8月到美東自助旅行就幸運地遇上她第二張專輯「Brain」的巡迴。
一個人在異鄉,踏下 Iridium Jazz Club 那昏暗的階梯,心中不免忐忑(那是我到美國第二天,第一次單獨行動),還被迫點了美金 40 元的沙拉。
但當 Hiromi 琴音一下,那一波接一波的音樂爆彈,把現場拉進了她的音樂情景,沒有喘息的空間,不覺身在何處,只剩滿溢 Hiromi 創意與美感的感官世界。那根本不是悠哉吃晚餐該配的音樂,精神不自覺的被吸引,渴望著 Hiromi 奏出的樂音,而她也未令眾人失望,用她的音樂扎扎實實地震撼了全場。詭譎多變的「Brain」、柔美細膩的「Green Tea Farm」、活力無窮的「Kung-Fu World Champion」,她的風格如此強烈又不可預測,擴展了我的音樂視野。
有了這麼美好的一晚,我下定決心要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將事前查好有興趣的展演場地都跑過,不再擔心失望、白花錢,只期待再一次被未曾與我耳膜相遇的音樂 blow away。Blue Note、Birdland、CBGB、林肯藝術中心,呵,多麼美好的夏日。這一切由 Hiromi 拉開序幕,最後再由開啟我對搖滾樂興趣的 – Dream Theater 及 Yes 閉幕,回想起來,似乎別有深意。
接下來五年的日子,持續地追蹤 Hiromi 的新作,也在這裡發表了幾篇介紹文,循著 Hiromi 這個關鍵字,慢慢在爵士樂裡摸索;音樂的世界很廣,要遇到對你味,開啟一番新視野的,卻需幾分運氣。就如同我第一次聽 Dream Theater 的「Pull Me Under」,只覺得吵,還結束的莫名其妙;過了些時日,再聽同一張專輯中的「Learning To Live」,卻好像開了竅,一頭栽進搖滾樂的世界。我相信許多人不願意聽更多種類的音樂,除了沒有興趣去發掘以外,大概也是尚未遇到那「一試成主顧」的一曲吧?
扯遠了,還是回到 Hiromi 吧!在第三張「Spiral」中嘗試更大的篇幅、複雜的編曲,第四張「Time Control」則加入了電吉他手的編制,進入「Hiromi’s Sonicbloom」時期,音樂的層次更加豐富,又一次令人驚艷的進步。第五張「Beyond Standard」卻像是回歸原點的嘗試,透過 Hiromi’s Sonicbloom 將許多舊元素重新詮釋,而這次的巡迴也來到了台灣。
時間,2008年,8月28日,再見 Hiromi。
這次我聽到的不再只是無窮的震撼,更多的是對於其細膩的折服。
比起四年前,Hiromi 在表演時更加放的開,蹦蹦跳跳的彈奏更加誇張,音樂的多樣也反應在其豐富的表情、動作;
對於場面的控制也更熟稔了。不改喜歡跟觀眾互動的個性,對話中仍不時輕撫琴鍵,似乎無時無刻都有新想法迸出來似的;中段提到她曾在十七年前來台演奏,那次經驗還讓她下定決心成為職業鋼琴家,呵,意外地跟台灣有淵源?
四人組的默契及其音樂的爆發力毋需贅言,電吉他與鋼琴對飆、各自的獨奏,如此的流暢又趣味十足,不只是展技,現場更瀰漫著愉悅的同樂氣氛,連同觀眾一起悠遊於 Hiromi’ Sonicbloom 的音樂樂園。
而 Hiromi 在鋼琴彈奏時音色、強弱的轉換,正是前述的細膩處。
前一樂句還如轟雷般強而迅速,轉瞬間就化為絲綢般輕柔,音色一會兒還剛硬脆亮,剎那便轉為軟潤綿密,聽現場演奏才發現那差別竟是這麼明顯,而 Hiromi 處理起來的是如此寫意。即便同樣是快速連續的音符,Hiromi 依然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看著那雙手、十支手指在黑白琴鍵上飛舞,只有不住地讚嘆。
結束後只有一個小小的遺憾,要是能在 cozy 一點的地方演出就更完美了!從一開頭就覺得音場很不習慣,總覺得應該再小些、再密實些,太空曠了。下半場之後稍稍習慣了,但我還是懷念樂團就在前方不到三公尺處演出的親密感、臨場感。
再見 Hiromi Uehara。自己聽到、感動的東西多了,而 Hiromi 也展現了她不斷成長、突破的成果,這種並進的時間感並不是在家中聆聽 CD 所能感受到的,這就是現場演出吸引人之處吧!呵,期待 Hiromi’s Sonicbloom 在回歸原點之後,下一張再來個躍進!順便再來趟台灣就更棒了!
下方是 Hiromi’s Sonicbloom 在 Blue Note Tokyo 演出的影片:
文章開頭的圖片取自 Flickr,由 pollobarca2 攝影。
哇~~有這種機會,下次要找一下啦!!
哈,沒問題!本週日還有矢野沙織,下週六有小林香織,都是薩克斯風手,有興趣的一起衝吧!